二、社會系統學、社會秩序與構建
1、概述
A、
當代社會學的發展已經達到極限、除了細節有所變化外,剩下的都是口水戰。究其原因,口水各方使用的都是一把錘子,能做的就是用錘子互掄,比的是誰的力氣大而已,因為從現有科學和哲學甚至宗教的角度看,沒人能提出更開拓的、更完備、更數理化的模式了,然后就是不同制度的國家、宗教、社會甚至群體掄起袖子來準備互毆了,人類一貫如此。
從本文的角度出發,要先說一下國學的相關東西。舊國學,自從有這個概念后,從沒有人能夠解釋其內涵,頂多就是發發感慨、喊喊口號,更有的就是借機漁利、獲取名聲等等,于是乎,國學大師就開始滿天飛。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些都是鬧劇,凡主動或被動地被冠以國學大師的,自清末至今,沒一個夠格或沾邊,唯一的一位或許夠資格的,就是李叔同先生,但沒人去捧場。國學的本質,是以天道哲學為指導,以五行八卦陰陽之初等低級數學為工具,以人體古醫學(道醫)為修養,以神靈祖先為心靈寄托,來對人類個體和社會整體的探索、研究和實踐。但是,無論當今之研究者、還是古代之論述者,莫不是以人和門派來做線索進行研究,這與東亞社會的個人、群體的思維模式和心靈信仰有關,更與利益之圈子有關,這種模式,最終導致了舊國學的取向不是像西方學術那樣以理性和真理為指向,而是走向幫派互毆、指責謾罵和抄襲,典型的就是儒家之氣質和作風,佛教和道教的對撞,其結果就是通過互毆、抄襲而笑話式地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局面。至于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這個根本點和基礎,也從未像西方學術那樣延伸探索辯論到唯心、唯物等深層次的哲學層面上,從而逐步引發推動科學的萌芽和發展。即便如此、即便被西方社會打成殘疾病夫,依然有無數幫派利益維護者找出各種理由借口為自我之高大上辯護。
把前面所說的國學本質之內容單獨抽取出來與西方學術比較來看,人類的學術和理論大都是大同小異的,只不過看誰更為尋求真理,簡化地用現代語境來說國學,就是以哲學為指導、以科學為工具,去研究探索人類自身和社會最優狀態,這才是舊國學的本質,至于那些延續諸子百家之說法以定義國學、甚至高舉儒家腳布的,只能是停留在文學家或者小說家的水平層次。
如果你能細思一下前述對國學的定義,你會發現,這與西方學術有不少差別,其實,這就是國學與西學的差別:指導、工具、修養、信仰和對象方式不一樣,東方更比西方多了一個對于個人修養及其與社會關聯的內容。西方對個人的修養,是放在宗教層面來探索的、而東方是基于傳統醫學模式來進行的,東方將個人修養與社會管理掛鉤,而西方在這方面的探討很少。正是由于東方將個人修養與社會探索掛鉤,西方將社會探索與宗教上帝掛鉤,導致最終的結果差異很大。
這種差異,從更長遠及未來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看,說不上誰好誰壞,因為在社會方向和目標沒有確定、人類本質沒有確定的前提下,妄論好壞是沒意義的。古代東方社會的社會取向是讓人吃飽喝足、不惹事群毆為上,西方社會則吵鬧著真理、上帝和自我之自由意志、賺錢等理念而不停地折騰,其結果自然很清楚,只要西方社會不把自己互毆全死,早晚會搞出來很科學的、高級的東西來,而東方社會則肯定會打壓奇怪技巧思想理論以便愚民為畜。更進一步地看,西方依靠的是真理大旗下的瞎折騰來發展和生存,東方依靠的是愚民宗旨下的權力利益平衡來生存、也就是官本位,東西方的這兩種社會和思想傾向至今仍然在延續著。從當今中國之學者少有作為和學術成就便可見一斑,東亞特別是中國之所謂大學者,除非開國戰亂能冒出來些許人有真本事的,其他大都是官方任命之權位蘿卜和酒囊飯袋,卻被無限美化、被愚民無限敬仰,而中國之愚民,卻從來不認為自愚,都是以錢多、權大而自認聰明,其實若掀開其遮羞布,歷來少有干凈者。
更多之比較也無意義,上面之內容已經足夠深思和看出舊國學之本質,若說舊國學尚有存在之價值和意義的話,也大多只是漢唐之前的事情。國學之好壞,僅需要看一定時期內的社會之發展和狀態便可以判定,口水是沒用的。
之所以把前面這些內容啰嗦一遍,其實是為新國學之社會學(更精確地說,應該叫做社會系統學)的取向做一個鋪墊。
新國學之社會學,在基元哲學的指導下,除了通常的社會學內容外,還將人的自身修養納入到社會學之中作為一個重要考量,并且這個社會學也像人學部分那樣是以量化、定性、模型化為基礎理念的。
同時,當代社會學之內容在西方學術體系中是從宗教學分離出來的,新國學之社會學亦將這種根源予以厘清,在新國學的宗教部分將把人類社會學與神盡量徹底分離,神的歸神、人的歸人。
例如,西方社會學的許多基本準則是源于宗教準則的,如基督教之不殺人、不可將人稱為神或神化、不許做假見證等等,這些準則放在基督教社會的國家沒問題,放到伊斯蘭教或儒教之國家則可能引發很多問題,等等。
新國學之社會學,涵蓋了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等等西方的學術分類和方法,撇開開放式的跨國的社會學(因當代國家之特點、此部分作為跨國研究而暫無計劃置于新國學中,目前僅歐盟有需要的可能),新國學的社會學是針對一個封閉的國家系統而言的,這個國家系統的學說原則上就是社會學,也即社會學是國家的系統總體理論,在這個總體理論上建構出來的局部或社會效率運行效果等方面,稱其為經濟學。
打個比方,一個耗散系統如人體,這個耗散系統的結構、運行、機制原理等等,是需要一個整體理論來指導的,這就是其耗散系統學、也即社會學。置于人體內的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等類似關聯部分,合總而形成了現今的經濟學。
其實,經濟學本身是這個國家的社會效率和運行狀態的反映,更透徹一點地說,經濟的好壞及其運行原理,必然是社會學說和國家制度的產物。其他如社會心理學、政治學等等,也如經濟學一樣都是產物之一,如果將這些學術領域割裂開,必然找不到本質的真理和答案。
從舊國學的角度看,經濟學本身就是社會學的附屬物,這也是西學與舊國學的差別之一,只不夠舊國學只顧著比劃拳頭、爭奪權力和門派互毆抄襲,沒有對社會運行之經濟性質進行深入研究而已。
B、
正如基元學宗教神學中所述,社會學的一些最底層的基本準則,如是非善惡殺人偷盜甚至交換經濟人等,大都被置于宗教及其神學的涵蓋或邊緣之中。對于這些底層基本準則的闡釋,即便當今自詡發現了上帝粒子的自然科學也是無能為力的,這就像自然科學以唯物主義者的身份反對唯心主義一樣,反對歸反對、卻無力辯駁證明什么。這些底層基本準則,更是所謂的唯物主義者無法解釋的,他們干脆就不去辯駁、甚至還要引用這些出自神諭的概念和定義來為自己辯護。
通常情況下,一個國家系統之內可能包含多個社會系統,一個社會系統也可能包含多個國家系統,此時的國家系統是需要根據其內部社會系統的狀態來確定一些政策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系統,談不上是否需要均衡,社會更多體現的是活力及其導致的創新甚至變異,而國家則是一個系統,是需要均衡機制的,其所體現的是國家系統的綜合實力,如系統的自我保護、擴展、內部均衡協作、記憶機制、決策流程機制、血液利益流通輸送、國家系統之食源種類及其消化吸收能力等等。
社會系統具有活力,則可能使得國家系統在某些地方沾光、具有先天優勢;同樣,國家系統的活力也對社會系統形成正負影響,長期而言,國家系統因其集權和利益流動機制的統一設定也可能會讓多個社會系統融合成一個。
那么,社會這種開放式的系統具有什么特征呢?其典型的特征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思維模式、利益交換準則、甚至道德善惡是非美丑準則等是一致的,甚至宗教和信仰也是一致的。這個開放系統的內部可能會順延歷史地具有多個類封閉的利益循環回路、也即類似于經濟的獨立體。越簡單的科技生產力、越簡單的生活品質,對外界的需求與交換則越簡單,理想情況下,即便該社會系統之外的其他系統都因故消失死亡,也不會影響該社會的運行。社會系統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假設有同類系統出現在旁邊,該系統會與這個假設系統較無抗拒地融合,而國家系統則不可能無抗拒地融合。
例如,兩個社會系統如果其性質都是純凈淡水,那么一旦接壤、匯合到一起很容易;如果幾個社會系統的性質類似于一個是液態汞、一個是水、一個是高溫土塊,那么他們碰到一起的時候,很多矛盾和問題就產生了。同樣,即便都是水的國家,由于國家是有邊界和內部利益概念的,就相當于裝在瓶子里的兩瓶水,要想融合要看瓶子和國家的意愿。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所謂的社會與國家,即便屬性一樣,其學說也是有一定界限的。科技生產力越高則民眾的生活品質需求越高,對系統之外的需求種類和需求量也就會增加,此時,國家或社會的人口、資源之規模越小,其系統越無法獨立、對外依賴性越強。這種依賴性對某個社會系統而言則可能造成其系統內的利益鏈條甚至典型特征發生重組和變化,對國家系統而言則可能造成國家的依存性巨大、內部利益流通混亂和國家的相關秩序不穩定。
C、
新國學之社會學之所以能夠定性定量地模型化數理分析,源于基元學的基元系統論。一個國家之內的社會系統學,在國家處于當今之獨立狀態下、在當今國家是具有獨立政權政府且需要民意選舉且需要對民生負責的情況下,必然要產生諸多特異性變化。
如果用耗散系統的概念不好理解的話,可以使用人體系統來形容和對比著理解一些概念和原理。
由于現今的國家是有邊界的、需要收支平衡的,等等,這已經是一個系統的概念了,這就好比人體系統,既需要糧食、肉類,還需要蔬菜、鹽油等,這些都需要四肢去獲取,而四肢的獲取活動又需要眼、耳鼻、嘴等配合,還需要大腦思維配合等等。當食物吃進肚子里面后,需要胃、肝、腸、腎等器官共同作用來消化分解,然后心臟血管血液等去輸運。此時,能量和營養物質在流經每個器官和部位的時候,都需要合理地獲取這些能量和營養,并且每個器官不能單獨過于興奮,這就有了器官活動參數、協作參數、上下限等等的數理依據。
此類數據的良性范圍與人體系統的構建有關、有每個人的身體傾向有關(如從事體力活動人員、從事腦力活動人員等等),這些在理論上都是可以逐級向上或向下進行分解式或綜合式的測算。
在這種模式下,整個身體也即國家才能表現出最佳狀態,身體各部分才能相容協作而不至于互毆和分裂。
國家系統也是如此,其社會學也是基于這個原理而構建才能處于長期良性狀態,由此,西方社會學經濟學等學說的自由交換、利潤率、投資、金融、武力、GDP等等,都被置于一定范圍和邊際效應之中。
而這些參數、原理、構建等,都是循著基元系統論的原理和機制來測算、構建和運行的,這些原理不但可以用在國家系統的社會學中,也可以用在人體系統之中,例如觀察面相、命理、疾病狀態等等。
很遺憾的是,這些內容在現實社會中,是否合理是否可行,不取決于理論本身,而取決于國家之內的民眾之素質、生存心理和既得利益,等等。
不過,相信隨著理論的不斷擴散、隨著當今世界矛盾沖突的無法解決,理論終會逐漸被人類接受。
這是一扇全新的大門,從范圍和深度而言,以人類整體利益和發展為目標而不得不打碎舊有的學說、框架和秩序,根據基元學的強結構吸引子之原理,這套理論具備了強結構和共融吸引性,人類未來或許開始出現曙光。
D、
站在數理空間的角度看,社會學又不是一個單純的系統學,而是一種動態拓撲結構的、成份(最小組成單元)可更新的、分維數和分形尺度協作變化的高級基元系統。
同時,國家社會系統的決策鏈條、過程和邏輯結構也不同于其他基元系統。
對比人體系統來看,人體細胞是無法自行移動的,而國家社會系統的最小單元--人,卻是可以移動的,這種移動還具有意識性和空間拓撲性,并且還造成組織結構的分形尺度產生變化。
在基元學中,這種決策和動態特征,可以通過系統的內外電磁特征、暗物質流動特性來觀測,在國家社會系統中,這些特征的定性定量分析一方面與軟硬環境有關,另一方面與人的底層意識有關。所謂的底層意識之來源,很直接地指向了神、宗教信條等人體系統的內在根源性特征。
也即,在國家社會系統中,除了前述的類似于仿生的過程外,動態結構、可更新、神宗教是三個不同于其他基元系統的特征參數。
E、
在社會學的分類中,除了可以延續現有社會領域的學科分類外,還應注意系統化體系化的整合,下述是一些分類模式,具體可以根據情況調整。
社會學所應包含的基本學科:如社會系統心理學、社會人心理學、科技教育秩序學、利益經濟學、系統政治學、社會決策學、歷史學、感應學、經絡均衡學,等等。
在這些學科的定性定量分析中,如果單純地使用現有的數學工具,往往較難得到直觀的結論,這是因為,現有的數學工具之XYZ三維空間是均勻的、各向同性的,而在宇宙實際狀態中,這種假想均勻、各向同性的空間是難以存在的。在基元學第一第二版中,對數學工具進行過延伸定義,也即,XYZ三個軸向的“0”和“1”之定義是各不相同的,同時XYZ軸的夾角也未必是90度。
隨便地舉一個例子,X軸是以蘋果的數量來計數的,其分數小數位是蘋果的分形尺度和分維數;Y軸是土壤的計數,其計數是依照公斤數,分數位包含了微量元素等;Z軸是以光線強度來計數。這樣,很明顯地,在這個XYZ軸三維空間中,蘋果、土壤和陽光的關系,要比現有數學之理想化三維空間更直觀,若使用理想化三維坐標基本上是不可能看到土壤、蘋果、陽光的簡易關系和曲線的。
這種坐標系可以是多維的、N維的,其構建難度在于各向異性和量度的關聯,而這個關聯就是系統維度特征方程和參數。如此細化下去,一種全新的數學工具或領域將會形成,傳統數學及其三維空間,只是這個全新數學中的一個理想化特例。
2、原理范例和使用方法
a、內部結構考察
以下按照系統的分布及重要性進行評分
0、旋磁法及當前系統成長機制狀態考察
1、系統能量需求測定--能量基尺
2、系統感知種類測定--感應基尺
3、人員特性分布考察---細胞關聯機制及秩序考察
例如:人的信仰、人生目標、人人關系、是非善惡公平正義等,家庭倫理,獸性疏解,底線紅線等
4、能量利益結點分布及匯流考察--能量匯集共振考察
5、信息結點網絡分布及分步集中處理考察
6、系統分形、拓撲結構與子系統關聯性、及三線法考察
7、人員記憶力、智力---素質特性考察
8、行業器官均衡及制約調節能力---均衡考察
行業博弈利益均衡,利潤率控制、法律公平程度
9、異形磁能(元氣)的經絡通道—磁能考察-
10、內部血液流通渠道---內循環考察
11、載氧量--內循環考察
12、循環強度速度內循環考察
13、架構的強度和效率
14、系統內外部邊界保護
b、國家(省州市)系統的構建參數
A、能源類型、能耗及規模評估
B、外界參量評估
C、對外感知評估
D、內部能量轉化器官、能量輸送、信息互換評估
E、內部子系統評估,個人模式評估,利益分配流動及極限評估。
F、宏觀、中觀、微觀之秩序的互動設定與評估。
G、自由原子之效率構建及其最高決策機構之構建,類似于宗教和政治之思想。
H、人口數量、產業種類規模、軍警制度、秩序立法司法制度、子孫系統級制、原理決策機制、執行決策機制等,評估、局測、分步實施、聯動、整體等
I、決策流程、關聯、最高決策機構和執行機構的構建
3、主要數學工具
1、基元系統數理模型
2、分形幾何學
3、拓撲學
4、基元K線系統趨勢模型
5、其他常用數學工具
4、社會學基本準則
由于人類發展的歷史緣故,由于宗教和科學之分界緣故,由于個人利益驅使之緣故,社會學之準則,往往湮沒在宗教神學之中,并常常以神的名義進行歪曲甚至誤導以愚惑未智之民眾,現將一些最基本的準則提煉出來:
a、宇宙只有一個,上帝即是唯一,只可崇拜上帝為神。
b、不可尊人為神,也不可將外星強者尊為神,因為外星強者也只崇拜上帝為神。
c、創造和勞動是獲得收入的基準。對于信仰上帝的人,要相互依靠、結組幫助,不可暴利,更不可使詐獲利。
d、男女平等,長幼平等,幫扶贍養,老幼殘孕。
e、遵守可尊之秩序,以秩序之理相為尊序,不以權錢名位而論是非高低。
f、自觀、認知和勞動是靈魂之成長所在,也是人類存在之意義所在。
g、不可殺信仰上帝之人,不可助邪惡之人,不可貪心偷盜,不可呼上帝之名作假見證。
h、常有四肢之鍛煉、語聲之音律、靜思之縱橫。
i、常觀社會群體之經絡,常辨信息之源路,常以基元系統之原理為行思之道。
j、身是土壤,靈是果實,奸玩跪貢,可見天堂。
5、社會系統、國家系統與原子和基元系統
基元系統,簡單地看,可以視作一個相對穩定、生命周期相對于胚芽期較長、且構件齊全的系統,此處談論的國家系統、社會系統在相對完善的程度時都可以看作一個基元系統。
鑒于基元系統的核心數理模型不但可以用在國家社會這種宏系統上,更可以用在科研、生產、財富甚至日常生活等諸多方面,所以為了知識產權之考慮,暫且不發布其中的核心。
國家系統、社會系統與元素周期律的原子之原理是相通的,也遵循基元系統的主要變量之規律,等等。交通運輸、信息流程決策、宗教性質、科學哲學內容原理、生產力、均衡作用、利益流動模式等名詞的概念及其內涵,與原子的內在機理是相同的,只不過由于其組成和變換的概率數量極多/形式復雜,才使得人類用另外一種思維和眼光去看待、理解和使用。但是,人類目前階段的水平尚未達到體系化理解和使用這些名詞概念的水準,更不要說與原子之原理如何相通了。更進一步,國家社會系統的這些名詞概念,直接可以指向四種基本作用力的本質。
在人類發展歷程中,社會之內在概念往往與文化之內在概念分不清楚、經常在許多方面混同。
在人類歷史中。國家系統與社會系統經常混合/分離,也即,有時候,一個社會系統中包含了多個國家系統;有時候,一個國家系統中又包含了多個社會系統。一個社會系統包含了多個國家系統的情況在古代歐洲表現的很明顯,一個國家系統包含了多個社會系統的情況在東亞則經常發生。
同時,由于現代國家之概念和內涵與古代國家在許多方面有所不同,其約束力、國家效應也有所不同,這使得國家和社會的系統表現更難以區分,闡釋描述也要大費篇章,所以,以下僅以當今歐盟狀況來作為案例進行講述。
前述的交通運輸、宗教性質、信息決策等重要參量,通過案例中的作用就可以知道現今歐盟和古代歐洲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當今歐盟從歷史層面看,較為類似于一個社會系統,在宗教系統原理的推動下,較為容易互動重組國家;但在交通運輸的原理作用下,又很難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從利益流動模式/生產力等角度看,古代歐洲的城堡國家、莊園經濟、科技水平等使得古代歐洲的社會系統形成了宗教推動之大系統下的非獨立子系統;但是,當現代科技和生產力極大提高之后,交通運輸、信息流程、利益流動模式等的速度/空間和力度都大大加強,特別是信息技術之發展直至互聯網的出現,使得歐洲之國家系統的構建基礎有了極大的可能性。
由于現代國家系統的絕對獨立性之性質與古代有差別,這些因素使得歐盟被催生且在其后因具有了民眾認可和依賴的性質,此時,傳統上受到約束的莊園經濟、城堡子系統等性質已經基本消失,社會系統之內生因素逐步使得國家系統之產生條件走向成熟,歐盟之產生就成了偶然中的必然。
但是,現今歐盟在利益流動模式(當代體現為行業分工優勢傾向較重)、在信息流程決策、在重要的系統器官均衡等方面的屬性一直沒有解決,基督教宗教神學的內生屬性、社會系統之哲學差異等方面還沒有得到解決,由此,歐盟現階段出現了各種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表面上體現在某些沖突上,但實際上是前述之原子基元系統之原理作用下的外化表現。
對于東亞諸國而言,與歐盟之情況則幾乎恰好相反:社會系統較多且極為復雜,但是由于地理狀況之交通運輸、信息流程決策、利益流動模式等方面較為發達,使其經常出現國家大一統和分裂不斷循環的現象。造成這個現象的根源來自于三人,秦始皇、漢武帝和隋煬帝,這三人對東亞歷史的影響是其他任何皇帝都無法比擬的:秦始皇摧毀了舊體系并為新體系建立了框架模型,漢武帝在利益流動、信息決策、均衡作用甚至生產力等方面的構建,使得這個模型徹底完善成熟;隋煬帝則在交通運輸上實現了壯舉、在科舉式利益流動模式這兩個主要方面,使得國家系統之完善達到了當時科技、知識等狀態下的最佳程度。其后東亞歷史的諸多皇帝王朝,只不過都是此三人的獲益者和自吹者。
六、社會進步、變異與民主
讓愛因斯坦來投票決定豬飼料的成分嗎?讓畢加索來投票決定基因改造的技術方案嗎?讓假大空的孔老二式領導來決定國家的一切嗎?現有社會之弊端無數,若民主、集權無廣博之知識能力作為基礎,僅靠投票民主和武力集權來決定社會走向和社會變異,則自食苦果。
當人為法律、專家、人頭投票、權位、媒體等等,已經取代了社會基本準則的深入理解和抉擇之時,當沒有深入理解自然和宇宙法則的教育普及度之基礎時,戰爭和死亡就成為當今人類社會進步和變異的選擇標準。
在未來,基元學之人類起源及目標,社會系統之原理和準則,非動物欲望之全新人類,才是進步和變異的決定力量,難道那些自詡會說話會寫字會吃飯、只會滿足自私欲望其余什么也不知道、只信仰物質需求的動物原人,能夠決定人類的未來嗎?
民主、集權、社會進步和變異,不是手腳的數量和力量能夠決定的,這正如科學知識不是由動物和愚昧發展出來的,一個道理。
七、對現有社會類科學之鞭笞質疑
所謂科學,必然不是臆想,而是在底層概念和定義上要具有數學和物理之基礎,否則就不能稱之為科學。
當代學術體系中,社會類的學科,如社會學、經濟學、語言學、政治學甚至歷史學等等,從科學的定義出發,都算不上科學之一種,這也是當今人類社會存在各類問題的最大根源,也即,各種社會類學科,其本身不是科學、卻打著科學的旗號和身份忽悠甚至愚弄民眾,并且各種利益群體、社會、國家之間還拿著這些所謂的科學互相攻擊貶斥,例如將民主理論作為科學的派系攻擊集權類理論、資本主義理論攻擊共產主義理論,等等,更延伸之某些宗教武力攻擊另外宗教。
無論本質正確與否,這些打著科學名義之學科,都可以稱之為偽科學。
由此,基元學新國學之社會學--社會系統學,因是基于數學物理之基礎而建立,才是真正的社會科學,也必然取代現有之各類所謂之社會科學。